(资料图片)
中国青年网哈尔滨4月24日电(记者 夏烯然)“养老诈骗”不仅给受骗老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危害,还影响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。哈尔滨市公安局针对“养老诈骗”发案特点,精心梳理常见的诈骗手段,帮助老年群体远离电信网络诈骗陷阱,坚决守护好百姓的“钱袋子”。
民警向市民科普常见诈骗手段。哈尔滨市公安局供图
老年人普遍接触新事物较少,了解信息不全面,且接受速度较慢、学习能力较弱,大部分老年人的警惕性低、自我保护意识薄弱,缺乏对新事物的准确判断力;老年人期望通过手中的现金获得更多收益,因此容易被投资、理财骗局吸引;老年人特别关注保健和医疗信息,容易成为虚假药品、保健品诈骗的受害者;老年人社交圈子较小,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交流不多。由于子女长期不在身边,缺少倾诉对象,社会认同感下降,渴望交际和被关怀。而骗子恰恰抓住了老年人这种心理,先是用虚假的热情和耐心感动他们,进而取得信任,使他们逐渐放松警惕。
哈尔滨市公安局提醒,以下这四个“局”要小心:
养生局。老年人一般都注重养生,诈骗分子便借此诱惑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,一些受疾病困扰的老年人防范意识弱,便会相信诈骗分子提供的各种神奇偏方疗法。有的诈骗分子甚至打着免费送鸡蛋、水果的幌子,租用场地向中老年人宣传“保健产品”“治疗药品”,夸大产品功效,进而实施诈骗。
理财局。此类骗局主要通过赠送小礼物等方式吸引老年人目光,接着以开推荐会、知识讲座等方式,虚构投资项目,编造虚假文件,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的特点骗取信任,随后以高利息、高回报、低风险为诱饵骗老年人投资,最后用老年人投资的钱进行部分返利,诈骗巨款后潜逃。
冒充局。骗子通常会伪造证件和文件,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,利用老年人的法律意识薄弱和恐慌心理,以及对子女的关心,谎称要逮捕其子女,须缴纳保证金等手段,骗取老年人的钱财。
代办局。骗子冒充银行、保险机构的工作人员虚构或夸大保险项目收益诱导消费,以代办“提前退休”“养老保险”等,谎称能帮老年人办理特殊业务,收取材料费、好处费,目的就是骗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