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德纲在采访里如此解析艺术:艺是你的能耐,这是基础,如果连艺都没有,说明你是艺术这行里的混混。所谓的术就是把这个艺卖出去,把艺卖出去,把钱收回来。
(资料图)
这么理解,车企的“艺”就是把车造出来,就是造车能力,“术”就是把车卖出去的能力,也就是营销能力,在如果卖车这方面,各家车企算是绞尽脑汁,甚至过度营销,哗众取宠的来吸引消费者,最后的结局就是让自己无路可走。
这不,最近朋友圈又开始传播一轮海报:是MAZDA CX-50(参数|询价)行也,四线跨越珠峰上市会开启发布倒计时的海报。
看到海报,我特别特的想知道,马自达CX-50(参数|询价)行也,和珠峰能发生什么关系,是CX-50行也征服了珠峰?从珠峰一向高傲的姿态看,这事不大可能,原来是4路人马最终在海拔超过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会师,这么做的意思是啥?想证明马自达CX-50行也具备了什么其他代步车辆不具备的功能,还是想告诉用户,开马自达CX-50行也来珠峰越野吧,很爽的?
还有一种猜想,借助珠峰的名头蹭流量,证明自己家的车在上山爬坡上的能力超凡脱俗?
这种可能性比较大,其实,蹭珠峰流量的车企也不止马自达一家,还有一些国产品牌,也愿意拿珠峰做文章,什么跨越、什么征服的,都是玩个文字游戏,来表明自己的车与其他车型的与众不同。
这就是一种过度营销。
首先说,这些车型不是特种车辆,不是专门针对登山而研发的越野车型,而是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城市代步车型,或者说得更高大上一些,叫轻越野车型,选购这样车型的用户,这辈子有没有机会遇到像上珠峰这样的地形,这问题太简单了吧。
那车企宣传这种能力到底为了啥?我的理解,过度的宣传节油或者舒适性什么的,会被用户轻易揭穿,而宣传这种用户很难遇到的场景,那就是自己说啥是啥了。
脑补一下这样的包袱:你学过英语么?没学过!那就好办了。
但话说回来,真要是有人感兴趣,车企能保证普通用户开着这样的车型,经过像珠峰那样的极限路况时,车辆以及车上人员的安全性么,如果不能保证,为啥还要做这样的宣传?这不是误导消费者么?
强调自己的城市SUV具有越野性,没问题,但跑到珠峰去强调,有点用力过猛了吧。
还有更有名的事件,车企S用这种城市SUV来跑沙漠,咱不说接近角和离去角的事情,就拿现场说事,实际参加活动的人都看见了,汽车陷进沙海里,干“刨”也无法脱困,最后还得靠救援来解决问题,可这些画面和描述,肯定是不能出现在宣传中的,宣传的片子,都是汽车如何在沙海中纵横驰骋的。
一样的道理,就那车真的适合沙漠越野么?如果用户看了宣传自己跑去沙漠越野,出了问题,厂家是不是有错误引导的责任。
生产一款适合城区道路行驶的车,不丢人,为啥非要搞出点不同的调调,证明这是一辆全能的车,想给用户完美的产品,你就在产品上下功夫,而不是采用过度营销的方式来达到目的。
沙漠、珠峰这些地方都用完了,不知道车企还能用啥地方来证明自己车辆的不俗,这种过度营销就是自作自受,到最后就会导致自己无路可走。
是什么产品,就好好承认自己是谁,消费者没有几个愿意开着自己的车去极限场地,因为都知道,拿着镰刀砍大树,它就不是那样的工具。
分享一个小插曲,教我女儿绘画的老师,听说她的女弟子要去学街舞,就极力地反对,说一个需要内敛,一个需要奔放,小孩子很难在两者之间自由穿梭,搞不好两边就都耽误了。
说得有道理,世界上很多东西是矛盾的,越野需要的大马力,和城区需要的低油耗,还有座舱内的品质用料,和我们购车时要求的低价格,都是矛盾体,只能缓解无法解决。所以,在碰到车企过度营销的时候,用户也只能擦亮眼睛,提升自己的分辨能力,别人家说啥就信啥,花10多万,还以为能买到了百万级豪车,有那个便宜,车企自己捡,还轮得到你。
你还知道哪些过度营销的案例,咱们在近期盘一盘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