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高宁:管理方法不是写出来的,而是在实践中做出来的

企业管理出版社   2023-04-10 15:19:27

五步组合论、战略十步法等管理方法不是写出来的,而是在实践中做出来的。

企业管理虽然没有统一不变的全能方法,但有一定的规律,规律就是我们在试验过多种方法后梳理出来要遵循的原则。相对于其他学科,企业管理成为专门学科较晚,而且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下,企业管理原则有不同的变化。

我曾任职多家企业,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规律和方法、形成共识来指导企业的发展,由此才有了五步组合论、6S 管理、战略十步法、价值管理四要素、经理人标准等工作方法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这些理念方法都被广泛使用过,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,经历了市场和时间的检验,是相对成功的,这是其珍贵之处。

五步组合论

企业是有机的生命体,它的每一个局部功能之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,但我们容易把它们看成是孤立的、分割的。

一些人读过MBA,MBA一般有一二十门科目,看起来挺丰富,但是这些科目之间实际上很少建立联系。MBA的课程没有讲企业在实践中到底如何做,没有讲财务和人是什么关系,人力资源和战略是什么关系,战略和评价是什么关系,选择经理人和战略有什么联系等。

五步组合论就是内部管理各个环节、各个元素间的逻辑关系,不仅把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和要素都说清楚,而且可以把它们互相之间的逻辑关系说清楚,如图1所示。

大部分企业出现问题后,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又会产生很多新的矛盾,我们往往用另一个妥协来解决前面的矛盾。比如和别人合资解决技术问题,却发现因为引进技术而牺牲了管理权和对企业的掌控权。所以不能只局部地看问题,必须把问题排列好,系统地加以解决,要用五步组合论把内在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。

第一步,选经理人

一个崭新的股权和管理权分离的企业,第一步应该是选经理人,用科学的方法选经理人最重要。要有公开与可行的标准,所选的经理人一定是能够带领公司进步的人。管理者必须清楚地表明提拔此人的理由,对员工要有清晰的导向性,而不是仅仅下达一个任命文件。

五步组合论对国有企业、家族企业更适用,因为所有制形式决定了选谁当CEO,同时也关联着治理结构(如董事会、监事会等)。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的治理结构,最终落到实处的都是选个适合的CEO。如果CEO选错了,其他一切做法都没用;如果CEO选对了,大部分问题会迎刃而解。

在选CEO的过程中,股东的导向性容易出问题,如公正性、价值取向有误等。股东可能想选个能力平平但对股东好的,业绩其次。可是CEO实在很重要,未来公司的决策都与CEO息息相关。

选CEO是第一步,任何业务的开始,无论大小,先要确定负责人是谁,负责人的潜力标准是什么。如果公司业绩表现不好,开个小会重新选CEO,可能只需要三分钟,但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而言,风险是很大的。

第二步,组建团队

经理人上任后,面临的任务就是组建团队,这是很严峻的考验。大企业的CEO都有足够的权力,通过个人意志把企业凝聚起来。管理者能不能在不断监督、不断纠正的过程中,给经理人足够的用人、组建团队、带领队伍的权力?

组建队伍很考验经理人的能力。比如是民主还是集权?组织架构如何设置?怎么对员工进行评价和激励?内部监管怎么进行?其中包括了文化机制,职业生涯的设计、培训、沟通。完成所有这些工作,目的是建立一个积极、创新的团队,经理人再按每个人的特点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,这样团队才可以成长。

作为经理人,领导力非常重要。领导力能不能训练出来?人作为个体是很难转变的,但作为组织的一分子就很容易转变,因为人是环境动物,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,所以领导力是可以训练与培养的。但是要做优秀的经理人,最大的难度是“均好”,要平衡,要有全面的综合素质。

经理人要抓重点、抓大事,有带动公司转型的全局观。每年做好最重要的十件事,做好能影响组织架构、影响团队、影响财务报表、影响战略方向的事情,要发挥团队的作用。经理人要敢于为团队成员承担责任,这样团队才能不断地向前冲锋。

团队有韧性也是非常关键的。不是任何时候、任何事情对团队都公平,所以有韧性、有毅力、能经受挫折,对经理人也是基本要求。

优秀的经理人是资源的组织者,能目标明确地把集团内外部所有资源组织起来。把每个员工都调动起来,让他们在最好的环境中工作,是经理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。

优秀的经理人要提升对自己、对团队的标准,不断自我反省、自我批评和总结经验。做人要坦诚,要直接,要有心灵的契约,这样员工对经理人才有期望值。

评价经理人有很多的标准,但优秀经理人最核心的、必须具备的就是:责任感、使命感、激情、学习力、团队精神、诚信。经理人必须从能力到心态,以高标准塑造自己,否则就不会进步。

第三步,发展战略

战略以团队为基础,应该在团队的默契和统一目标之下讨论。使命、目标一致才能讨论战略如何执行。很多公司请咨询机构提供有关行业选择、竞争方式选择的战略咨询,中粮集团也曾经请麦肯锡做过战略咨询。

麦肯锡的咨询报告有厚厚的五大本,但麦肯锡不负责后续的监督执行和方案落实,中粮集团也没按照咨询报告系统地去落实,只做了部分容易落实的事情,这样是不行的。战略不能破碎地做,要整体地、系统地推进。

第四步,形成市场竞争力

战略做完以后,就是执行力和管理的问题,包括产品技术、成本、价格、市场、品牌、人才、财务、资金等。如果前几步因素不具备,后面根本不成立。在清晰的战略基础上,每个经营层面必须形成真正的竞争力。MBA课程大部分集中在如何提升经营能力上。做企业,要看准趋势,订好战略,利用好先发优势,可能一下子就能做起来了,但对后入者来说就比较难了。

第五步,价值创造与评价

选经理人,组建团队,发展战略,形成市场竞争力,以上四步最终做得好不好,要有一个评价。评价的过程就是价值创造。比如对盈利、股东价值、员工价值、客户、公众、政府、银行、客户供应商、传媒的评价等,广泛的评价体系和不同的评价角度使企业面对巨大的、多方面的压力,面临不断更换经理人的风险。

“价值创造”的概念是从英文翻译来的,是投行常用的概念。投行做任何决策和建议前都先问,这是不是价值创造。比如一家企业新并购一家啤酒厂,企业想要盈利第一, 某些费用能省就省。

投行不建议这样,这样做会降低企业价值。价值有不同的层面,最低层面是盈利,上面还有无形价值,如文化价值、品牌价值、资本市场价值。

例如,中粮地产的商业物业是新业务,就是价值创造,其商业模式伴随着市场发展将有很高的成长预期,即使它的价值没有立即体现在数字上,但已经超出了简单的当期盈利。所以,成长预期也可以是价值评价的一个维度。

股东的投资取向是重要维度之一。如果股东的投资取向是希望短期内盈利,忽视长期价值,可能会把系统管理的过程扰乱。关注价值创造,会帮助我们用长远眼光看待和评价业务。

品牌价值也是价值评价的重要维度。华润的蒸馏水业务“怡宝”以前没上市时,资本市场都不看好。但华润饮料业务跟麒麟全面整合后,蒸馏水业务作价超过60亿元,市场彻底承认了“怡宝”的品牌价值,“怡宝”管理团队的价值也得到了实现。

在五步组合论的循环过程中,每项因素都需要经理人逐一处理。由此可见,管理者面临的是一个很复杂的矩阵,同时也担负着重要的责任。希望整个战略制定以后,团队的能力能够一起提高。

6S 管理体系

华润、中粮、中化等企业,都在推广分解6S 管理体系。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如何管理企业,从中可以看到人和事情的关系。

第一,战略单元管理体系(BU、事业部)。 一方面战略单元本身有行业的战略性;另一方面战略单元管理体系有对战略的理解和驱动性。

第二,全面预算体系(业务、市场)。 过去编预算是财务部的事,现在不是,有些企业甚至只做工作计划而不做预算,明年做什么、卖什么产品、占多少市场,不再把数算出来,因为这个数算出来也基本上没有意义。全面预算系统是真正把业务搞清楚。

第三,管理报告体系(当期、主业、真实)。 过去都有财务报表,但是拿财务报表来管理不行,因为财务报表把历史上非现金性的、会计处理的东西都做到一起,很难评价。而管理报告系统剔除历史、会计原则等,专门对主业的当期竞争性做出评价。这样团队的责任很清晰,而且很容易评价。

第四,审计体系(内部运营合规建设)。 审计体系是内部审计,主要以合规性审计为主。比如给别人放账、贷款,把货卖了钱没有收回来,这些会计是审不出来的,但从企业来讲,需要考虑这个业务应该如何放款,如何确定最高的负债比例。

第五,业务评价体系(标杆、市场、历史)。 对业务的评价过去靠预算,比如某年要赚1亿元,年底赚了1.2亿元就需要表扬,如果只赚8000万元就需要批评,这样预算就变成了讨价还价的系统。而所谓以标杆、竞争对手、市场、历史来评价,预算评价只占10% 〜 15%,如果达到预算,最多只能得15 分,还有85分怎么办?一定是依据标杆、市场、历史进行评价。

第六,管理团队及经理人评价体系(团队、创新、潜力)。 企业最难的事情,就是战略性的投资要经过一个长时期,可能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培育。度过困难阶段,这是最重要的事情,也是最难的事情,更是最没人想干的事情,但是应该让最好的管理者去做。

否则企业某一年盈利了,但经理人离职了,相关业务也随之减少了;换了领导班子,企业就不行了;企业做了几个交易型的生意挣了钱,但并没有战略性基础,无法被拉到增长轨道上来。

所以如何评价团队经理是一个难点,能赚钱的不一定是好经理,不赚钱的也不一定是坏经理。这里涉及对企业发展阶段、创新性、潜力的评价。

把这六点连在一起,运营就开始了,每年都会分解成投资、业务运行过程等进行评价。如中化集团的体系正在变成一个自动周转运作,每年自我完善、自我更新、自我提升的体系。

战略十步法和价值管理四要素

战略十步法讲的是如何制定战略,如图2所示。理解它并从逻辑上弄通,就能逐步形成公司的战略定位。

中国中化在战略十步法的基础上经过战略研讨,提出包含企业公民、客户导向、股东取向、员工发展在内的价值管理四要素理论,如图3所示。这是中国中化企业价值创造的坐标体系,也是对标管理坐标体系四要素。

这个坐标体系的中心是出发点,包括党的领导、使命和价值观。

第一个要素是企业公民,包含HSE(职业健康、安全和环境),还有诚信合规、就业、税收、慈善扶贫、社会形象(即社会责任)。

第二个要素是客户导向,包括企业战略、科技创新、卓越运营、客户服务,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客户群体满意,即客户满意度。

第三个要素是股东取向,包括国家战略、股权结构、股东利益、股东风险。对于国有企业,股东好也就是国家好。

第四个要素是员工发展,包括经济收入、工作环境、能力提升、认可尊重、职业发展、使命与自我实现。员工完全将企业利益和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,就达到了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最高境界。

经理人标准及素质要求

企业还有个难题,就是什么样的人是优秀的经理人,这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难题。很多人去通用电气学习,我去学习的时候还是韦尔奇时代,韦尔奇讲4E,Energy(活力)、Energize(激励)、Edge(胆识和决断)、Execute(执行力),这4E是通用电气对经理人的评价。

后来换了伊梅尔特,伊梅尔特把4E换成了专业、学习、创新和尊重人,重新解释了对经理人评价的要求和理解。当然他把通用电气的战略也转变了,把过去并购甚至金融为主的业务,转变成了需要更多的工程师,不需要更多的会计师。

伊梅尔特做了16年就被换掉了,外界认为伊梅尔特没有跟上数字化、互联网经济时代,虽然他一直非常努力。

对企业内部来说,评价一个经理人的标准很多,包括学习、激情、团队、创新、敬业、廉洁,每个人都会说出不同的内容。

我认为标准有两个作用:

第一,选人时有一定依据。每个标准都可以打分,比如是否诚信、是否有担当,从1分到10分,如果大家都有这个看法,就有一定的准确性。

第二,如果不断推动这些标准,让大家觉得这个标准是企业追求的、是企业推崇的,那么大部分人就会去效仿、学习,标准慢慢就会起到作用。

我认为经理人70%是天生的,30%是培养出来的。只有经理人的性格特点里有这些特质,才能被培养出来。所以,当所有理念性、政策性、宏观性的东西都具备了以后,对经理人的判断就变成了最难、风险最大、收益也最大的事情。

标准可以分为思想素质标准和工作能力标准,这方面的内容可以罗列得非常多,企业要有意识地不断修正、完善、使用、推动标准,这和执行战略密切相关。■

✲本文根据作者所著《五步组合论》书中相关内容整理

热文榜单